logo

MYSO For Change

MEDIA

 

八月七日在澳門文化中心,由廖國敏指揮的首場音樂會算起,到八月十九日晚上於北京中山音樂堂的最後一場演出,前後十三天內,於六個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城市演出六場音樂會,百分百專業樂團巡演的緊密式安排。這其 實是一項以「復興之光.紀念辛亥革命」為題,以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合唱團為骨幹,再加上香港和台灣的青年樂手,合共超過一百七十人組成的四地青年音樂家兩岸巡演的活動,亦是北京中國藝術基金會年來推動的「愛樂傳習」的計劃。

堅持「愛樂傳習」並無官方活動

從活動的「招牌」來看,這無疑是今年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鋪天蓋地而來,帶有政治味道的眾多活動中的一項。參與活動的青年樂手和演出的場館都橫跨兩岸,也就讓政治色彩變得更濃了,其實「愛樂傳習」的計劃實質卻是一個以音樂來發揮國民教育的活動,為此,儘管這個四地青年音樂家的六城巡演團的旗幟所展示的是一項「政治任務」,但隨團所見,這卻是一次成功的國民教育的示範。

巡演團的旗幟高張「辛亥百年」,讓年輕一代音樂家認識改變中國人命運的辛亥革命和國家百年來的坎坷之路,再通過巡演的親身體會去感受現今兩岸差距的現實,這確是任何中國人都會認同的「政治正確」的國民教育的主題,關鍵在於以何種方式去落實、去進行。

策劃推行這項巡演活動的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協會和北京中藝藝術基金會,都是民間組織而非政府機構,而「愛樂傳習」活動的主要費用則直接、間接地來自政府及商業贊助(澳門社會文化司長辦公室、教青局、澳門基金會,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就是民間主導,官方支持的模式。為此,活動的安排設計便得以減少官方干預。

為此,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也就能堅持「愛樂傳習」的主題,六場音樂會的排演,爭取最高水平表現為最重要的目的。為此,十三天的行程中,樂團沒有任何長官拜會的官方活動,亦沒有任何政要或官場人士出席指導講話,即使是在各地的接待、參觀、旅遊等活動,亦全和一般遊客、旅行團沒有分別,整個巡演活動不僅沒有滲雜「政治性元素」,甚至亦無任何「說教性指引」,這包括八月八日自澳門飛抵台北,隨即到中正紀念堂觀光,最後遇上黃昏六時莊嚴的降旗儀式,全是各團員個人選擇觀看,亦無人作出指引講解。

巡演活動便在這種「鬆散」、「開放」、「自由」的方式下,讓團員遊覽了台北故宮博物館、九份古街、上海東方明珠塔、外灘、豫園,南京中山陵、音樂台、夫子廟、秦淮河、烏衣巷……

辛亥百年紀念勿忘傳承意義

「愛樂傳習」是北京中藝藝術基金(CAF)於二00八年二月中在北京大學正式啟動的公益音樂教育項目。二0一0年該計劃推進澳門,由澳門青年交響樂團 聯同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合唱團攜手為澳門理工學院學生演出,由此亦開始了澳門、北京這兩個年青人的音樂組織的合作,遂有今年以此兩個音樂團體作為 骨幹,再加上香港及台灣的青年樂手,組成超過一百七十人,年齡由十五歲至二十五歲的兩岸四地青年音樂家巡演團,在六個城市進行的「愛樂傳習」演出活動。 「愛樂傳習」主要以青年學生為對象,以普及音樂藝術教育為目的,讓音樂成為組成學校生活文化的部份,將音樂藝術知識傳播,讓更多人理解音樂、喜愛音樂,並 參與音樂活動,為社會培養具有高尚情操和文化素養的全面人才。簡言之,也就是要讓更多人喜「愛」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發揮「傳習」的作用。

當年國父的「革命」目標,如果是在這次巡演中各個團員參觀中山陵時所見,誌於牌坊上的「天下為公」,那確實是「同志仍須努力」,努力的方向從實務角度來說,主要便是在於提升國民素質。「愛樂傳習」推行音樂教育,那確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方法。然而,音樂教育工作同樣是仍未成功,仍須努力的項目。

其實,無論當年孫中山的「革命」成功與否,百年前辛亥革命能夠在武昌打響第一槍,能夠推翻二千多年的帝制,是無數先烈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精神傳承不絕所結出的果實。為此,辛亥百年不能忘卻的意義,便在於「傳承」;能將兩岸四地的青年音樂家組織起來,在六個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城市巡演,以「復興之光.紀念辛亥革命」為名,既發揮「愛樂傳習」的音樂推廣效果,又能展示年青一代的音樂才華,感受百年滄桑的國運;既將音樂傳習,更將革命先烈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下去,這當是年青一代紀念辛亥百年的最重要意義所在。

較專業樂團更為專業的巡演

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可以說是澳門近年來名聲在外的音樂文化大使,年來不僅曾多次在中國巡演,在哈爾濱音樂廳、廣州星海音樂廳、北京中山音樂堂、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武漢琴台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深圳音樂廳,鄭州河南藝術中心等著名場館演出過,還應邀到過澳洲三個城市,和新加坡、華盛頓登台,更曾兩度到歐洲巡演。成員主要是中學生,部份則已進入大學,是一個讓澳門人感到驕傲,以專業管理方式來發展而取得明顯成績的一個課餘組織的青年樂團。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合唱團成立於2001年,是匈牙利科達伊音樂教學專家波爾巴拉.希拉尼以科達伊音樂教學法訓練而成的學生合唱團,過去十年間的活動不少,先後與中外不少指揮家、樂團、合唱團合作過。

對這兩個都是非表演專業的藝體來說,這次巡演便都是一個學習、提升的過程。對於「澳門青交」來說,這次巡演更要面對三項過去沒有過的挑戰:首先是行程安排緊密,一如專業樂團的巡演一樣,前後十三天內於六個城市很不一樣的場館登台,較「澳門青交」過往任何一次外訪的安排都緊密;第二是六場演出共有三套不同節目,每場都和「中音合唱」合作半場,整個巡演曲目便較過往任何一次都廣泛;第三,六場巡演分由廖國敏和林大葉兩人來指揮,這亦是過往外遊巡演所未有過的,所以,樂團成員除要和加入的台灣及香港的樂手進行磨合外,還要適應兩位風格很不同的指揮。在澳門土生土長,出身「澳門青交」,現時活躍於美國樂壇的廖 國敏指揮首尾兩站,廣州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林大葉則在其餘四站執棒。廖國敏指揮細膩雕琢,林大葉豪邁奔放,兩人風格有很大差異,這對巡演團來說既是適應能力上的訓練,亦是水平的考驗。

在這種情況下,這可是對每一位團員在整個行程中的紀律、自律,及在音樂上自我追求和期許的學習和挑戰。就個人隨同「澳門青交」走完整個巡演觀察所見,儘管各「小將」仍然是童稚之心猶在,不少更是難掩青春反叛性格,但一旦涉及排練演出,便見出人人都能按著樂團的安排要求,準時就位,處處顯出平日的嚴格訓練。這與筆者隨同香港管弦樂團、亞洲青年交響樂團,及香港中樂團等專業樂團外訪的安排表現,同樣至為專業;而各樂手的專注性和投入程度,甚至可以說更勝於好些專業樂團!

最明顯的是在最後北京一站,演出前夕於中國愛樂樂團展覽館的排練廳進行排練,廖國敏和樂團細意琢磨德伏扎克的第九《新世界》交響曲,原定兩小時的排練時間,延長到超過三個小時。其實在連續奔走了多個城市演出後,最後一站多少已有疲態,同時,各小將當天天未亮的凌晨四時,便在武漢起來趕飛機飛到北京,精神難免已頗為疲乏,但人人仍能全力以赴,並無絲毫鬆懈!今日不少客席指揮都已習慣在排練時提早結束來「討好」樂師,那便難免會出現放低藝術上的要求的情況了,這正是經常保持學習求知欲的青年樂團和不少「專業」樂團的不同之處。(MYSO辛亥巡演上篇)


北京中山堂演出

廖國敏指揮北京站演出

 


團員們步行前往中山堂

廖國敏指揮排練中

 


團員排練中

北京天安門

返回